重阳后思
作者:揭冰清(湖北武汉)
重阳节过了,可今年的重阳感觉不比从前。虽说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人生易老天难老”,但我想到的更多是“故乡篱下菊,今日花难开”。虽常常想起父母,可几次提笔,却又不知从何说起,想说得太多了!
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。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,没有什么感受,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。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,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,不然你所看到的死亡很抽象。你不知道,亲朋,邻居,隔代……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。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帘子,把你挡了一下,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。
无论你多大年纪,也无论你是否和父母常在一起,父母在与不在,感觉是截然不同的。虽说是少小离家,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太有限,但父母,特别是父亲,给予我们的,多半是精神上的东西早已根入骨髓,不可否认地左右着我们三个孩子的品行,牵绊着我们的思维,影响和伴随着我们的一生。都说人生无常,人固有一死,从母亲离去后,特别是父亲在住院的八个月的时间中,包括在来来往往的火车上,我常常回想起他们的种种生活经历,父母不在后,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经常在我眼前浮现,和好多人一样,遗憾难免存在,一生很短,生活也有无奈,反思之时,就已身处迟暮,总是经过得太快,领悟得太晚,一旦错过,邂逅只在梦中!永远不可能弥补!
父亲一生工作热情奋进、积极忘我;为官规则严明、清廉无私;生活勤俭整洁、清静淡泊;从文执著投入、硕果累累;为人认真细致、倔强又不失风趣。好多细节,是一颗一颗的珍珠,将永远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。都说似水流年才是人生的主流,余下的欢愉很短暂,可是当每一个生命最终老去甚至消失,这些珍珠,并不会像流水一般随波而逝,它们像一直萌芽待发的种子,包裹在我们的血液里,扎根在我们心的最深处,充满力量,熠熠生辉。就如父亲,给我们的那些“礼物”,寻常至极,但却极其珍贵。
父母在世的时候,我们三个孩子有时也会埋怨他们。他们把太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的工作,把好脾气都留给了别人,留给了自己的学生,学生的家长,却把严厉和苛责丢给了最亲近的人,留给了自己的三个孩子,以致于我对他们多有敬畏。在父亲有能力的时候,从不给自己的三个孩子“额外”的关照,我们的学习,工作分配他从不插手,三个孩子成年后都各自在外求学,工作,和生活,这也让我们格外独立坚韧。多年后,才明白,爱的样子就是如此,然后,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,叫做:传家。是的,我们少小时常因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埋怨,我们也得到了太多的锻炼,经历的一些坎坷,曾想变得和他们不一样,可传家的东西是抺不掉的,在不知不觉中,我们的骨子里好多东西仍然和父母一样,严谨,自律,倔强,包括对自己和孩子的严格。
在我的眼中,父母事业有成,硕果累累,曾感觉他们精力无限,没曾料到疾病和衰老这么快就降临,导致了太多的遗憾与自责,就算再怎么去回报,也晚了。生活并不会依照你的意思,给你机会,因为生命最终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,到最后,是明明不舍也要放手,是心里再痛也无法改变,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完全程,像出生时和母体剥离的痛苦,都需一个人承担。父母不在后,我终于明白,人生这一路上,我们应用尽力气,尽快留下身边亲人彼此的陪伴和依赖,留下无私的付出和疼爱,然后,再狠狠忘记这场注定只是片刻幸福瞬间的粘稠相逢,将它转化成责任与义务,独立与坚强,血脉和家风,一代一代传承,生生世世。
十一月中了,雨后天空少有的疏朗明净,站在人来车往的路口,像电影的画面倒带——还是童年时,父亲带我们看过的当时似懂非懂的几部电影;还是少年时,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,他带我去他任教的师范学校,去图书室看的那些图书;还是前几年,他兴致勃勃地带我和女儿在老家观古寺,走古巷......
这是无数流年之中的又一个金秋,父亲,已经没有机会再和你一起行走了!
揭冰清
2015年深秋 于湖北武汉